當前位置: 衛生檢驗與檢疫研究所
發布時間:2021-04-26 信息來源:檢科院
衛生檢驗與檢疫研究所(公共衛生風險管理中心)現有研究人員 43 名,其中研究員 9 人、副研究員 5 人,13人具有博士學位?,F擁有市場監管總局唯一的高等級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BSL-3)和中國口岸外來傳染病監測生物樣本資源庫(Bio-Bank),設有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共衛生風險管理中心,是衛生部批準的“國家病原微生物應急實驗室網絡成員單位”,科技部批準的“傳染病診斷試劑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員單位。
主要職責
主要開展衛生檢驗與檢疫領域科技發展戰略、科技創新體系、技術執法支撐體系、標準化體系建設研究;開展公共安全領域相關的病原微生物、醫學媒介、核生化有害因子以及生物假冒偽劣產品監測、防控等檢驗和評價科學研究工作;開展新興產業領域公共衛生產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特殊生物產(制)品質量安全評價科學研究及相關技術支撐工作;開展相關的人體健康監測、病原體溯源、基因檢測、衛生藥械(效)評價、生物安全檢測以及生物資源保藏應用相關科學支撐和服務工作; 承擔公共衛生領域風險評估、監測預警、應對處置等技術支撐工作。
科研業績
近年來,圍繞重大疫情防控、實驗室生物安全和生物反恐等公共安全領域國家需求,開展病原微生物監測、基因溯源、風險分析、理化分析、病媒鑒定等關鍵技術研究,開展快速、在線監測裝備研制,主持國家重點研發專項、科技重大專項、國際合作重大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項目或課題 35 項。儲備了外來、罕見及未知病原微生物檢測能力及相關病媒生物鑒定能力;牽頭建立了全國口岸傳染病及病媒監測哨點技術網絡,建成外來生物資源保藏體系;研制的甲型 H1N1 流感病毒核酸診斷方法獲“國家聯防聯控科技組”推薦,并形成了技術標準;自主研制“病毒氣溶膠采集富集儀及病毒檢測試劑”入選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并進一步集成生物有害因子自動采集和極速生物監測系統(APDS),持續轉化應用;率先研制環境、食品新冠病毒監測防控方案獲得相關資質并支援冷鏈物流涉及的人、物、環境等檢測抗疫工作。研究成果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 項,質檢總局“科技興檢”一等獎 3 項、二等獎 3 項。主持制定國家標準 4項、行業標準 40 余項,獲得授權國際、國家發明專利 20余項,出版專著 15 部。
技術支持
為國家冷鏈食品安全追溯系統提供新冠病毒、諾如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監測支撐服務和應急檢測支持;為市場監管總局及口岸重大疫情防控提供新冠病毒等病原檢測服務保障;承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疾病預防相關應急處置和實驗室檢測支撐工作;持續承擔京津冀等海關高風險特殊物品(生物材料)出入境風險評估工作,形成了規范的第三方風險評估機制和專業評估能力;承擔病原微生物及病媒生物標準(樣)品研制及全國實驗室檢測能力驗證組織工作;承擔海關總署全球疫情信息監測、高風險疫情風險評估工作。為首都機場、哈爾濱海關等全國口岸核與輻射設備提供性能評估技術支持;是“全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系統抗擊甲流先進集體” 、“全國市場監管系統抗擊新冠疫情先進集體”。
成果轉化
注重衛生檢驗與檢疫領域國家需求和重大問題,有關科研成果在“新冠”、“新甲流”、“埃博拉”等重大疫情防控時刻,在“進博會”、“G20”等重大國際活動期間,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國家重大工程生化安全預警監測場所等均有轉化貢獻;具備包括病原微生物、消毒產品和病媒檢測、鑒定和評價領域CNAS/CMA 認可項目,涵蓋主要病原微生物、消毒劑、病媒鑒定等領域第三方服務,具備持續為政府和市場需求提供檢驗檢測服務能力;